• 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

  • 2017年北部地區-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導覽

  • 您在尋找生育津貼及育兒補助的相關資訊嗎 ?


    筆者在此已經幫您整理好全台各縣市,


    生育津貼及育兒補助的相關資訊。


    請見下方文章!


    文末還有禮物要送給爸比媽咪唷~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png


    0010.png  


     

    多項津貼好幸福!和民拓品牌展店徵正兼職人員
    正文網友評論友善列印
    【夯翻】周抽夢幻逸品級登機箱 實現你新年願望清單




    圖、文/1111人力銀行
    這年頭徵才不僅要薪資好、福利更要吸引人!台灣和民餐飲是日本和民集團在海外成立的第二個據點,進軍台灣以來,深獲消費者喜愛,目前全台有『居食屋 和民』、『饗和民』、『炭旬』、『和民之家』四個品牌共14家分店。現要全擴徵正職兼人員,薪優、員工還可去威秀看電影、另享語言、証照等津貼好康福利。
    正職人員 高中職畢不限科系
    台灣和民餐飲人力資源部副理鄭棟文表示,基於持續的拓品展店需求,積極招募正、兼職人員。高中職畢。正職薪27-36K、兼職133-140元。
    居食屋 和民、饗和民、炭旬、和民之家 四品牌多元用餐選擇
    為提供多元樣的用餐選擇,除大家熟知的居食屋和民品牌外,旗下今年更陸續推出新品牌,包括走平價路線的「和民之家」;主打炭火串燒、旬鮮料理的「炭旬」;採用高級食材,手作料理,藉由料理傳達溫暖與高級質感的「饗和民」。
    福利多到數不盡
    重視員工台灣和民,有完善的升遷及福利制度。員工享勞保、健保、勞退提撥、團體保險、正職月休8-13天、正職滿一年特休假7天、每年四次升遷考核機會;另有年終獎金、幹部獎勵金、店鋪獎勵金、員工介紹獎勵金、時數津貼、證照津貼、語言津貼、夜勤津貼、三節禮金、生日禮券、婚喪喜慶津貼、女性生育津貼。此外,還有不定期餐敘、福委會活動(運動會、電影欣賞、員工旅遊、員工餐、定期員工健檢、圖書借閱等福利。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請上1111人力銀行投擲履歷。


    原文網址: 多項津貼好幸福!和民拓品牌展店徵正兼職人員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1220/830478.htm#ixzz4UErGrG4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五險」變「四險」,職工醫療生育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待遇均不減 北京新浪網 (2016-12-25 14:47)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tter 友善列印
    12月20日,人社部網站消息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授權國務院在河北邯鄲市等12個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試點城市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這意味著在這些試點城市,「五險一金」將變成「四險一金」,且參加醫療保險的婦女將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險待遇。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對《草案》作說明時表示,生育和基本醫療保險在醫療服務項目上有共同之處,特別是在醫療待遇支付上有很大共性,將兩項保險合併實施能降低運行成本。

    尹蔚民還透露,改革試點的思路為:保留險種、保障待遇、統一管理、降低成本。

    這些將給職工權益和企業降成本帶來多大變化?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人群擴大

    記者了解到,生育保險費用是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個人不用繳納。目前,靈活就業以及就業單位不願為其繳費的婦女,都享受不到生育保險待遇。根據社科院農民工調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研報告,接近5000萬女性農民工群體的生育保險幾乎完全沒有覆蓋。

    人社部發佈的2015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年度數據顯示,生育保險覆蓋面過窄,當期末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66億人,期末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僅為1.78億人,不到醫保參保人數的1/3。

    「通過合併實施,將使征繳面較窄的生育保險迅速擴容」。中國社保學會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曾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合併實施后,生育保障就將成為醫保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參加了醫保,就自然而然地獲得了生育保障的相關權利。

    「兩險合併,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群將直接受益。」孫潔說。

    生育費用報銷標準可能提高

    兩險的繳納比例各省市不盡相同,一般是醫療保險個人繳納2%左右,單位繳納10%左右;生育保險個人不用繳納,單位繳納1%左右。人社部曾兩次要求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生育保險費率調整到0.5%以內的政策。因此,職工個人的繳存費率維持在2%,因此「到手的工資不會受影響。」

    記者了解到,生育生產過程中,女職工的住院生產費用一般由醫保基金實時結算,但產前檢查費用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需要等生產之後由生育保險基金單獨報銷結算。孫潔認為,生育中不少醫療台中市政府育兒津貼費用既可以屬於生育醫療費用,也可以屬於一般疾病醫療費用。兩險合併,可以有效化解生育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交叉的情況。「可以給參保人帶來便利,比如報銷時會更加便捷。」

    記者發現,如果生育險也參照醫療報銷的標準,那麼可報銷金額會增加。比如在北京市公立醫院的產檢費在5000元左右,但生育保險只能報銷1400元。但如果按照醫療報銷的標準,超過18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可以報銷的產檢費用將提高很多。

    生育津貼是否會取消備受關注

    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除了生育醫療費用的支付外,生育保險還承擔著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支付生育津貼,也即支付參保人在產假期間的基本工資。

    此次兩險合併,社會普遍聚焦是否會「取消生育津貼」。

    孫潔建議,生育醫療費由生育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在職人員生育津貼按照病假工資由用人單位支付,領取時間統一為產假時間;失業人員生育津貼由失業保險支付,領取時間可以參照失業保險的領取原則,每繳納一年生育保險費可以領取一個月的生育津貼,最長不超過法定產假時間。

    孫潔認為,一旦將生育保險納入醫療保險制度中,必須保證報銷方式實現無縫隙對接,保證原生育保險的作用能夠完全實現。

    費率微降存在空間,企業成本將降低

    孫潔分析,將兩個體系納入一個體系,帶來的好處是行政成本降低,人員精簡、開支減少。企業也將存在費率下降的利好。

    不少社保專家表示,小險種向大險種合併,險種統一整合,是現階段降低社保費率比較有效的一個途徑。

    據尹蔚民透露,改革試點思路中包含「降低成本」。不少專家預測,兩險合併后,總費率可能會繼續下降、「微調」,並且應該下調兩險的企業繳存部分。

    人社部、財政部曾聯合發文決定自去年10月1日起適當降低生育保險費率。根據規定,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應將生育保險基金費率調整到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0.5%以內,當時,有業內機構初步測算稱,該項費率的調整可為全國企業每年減輕負擔120億元。(記者 羅娟 )



    詳全文 「五險」變「四險」,職工醫療生育待遇均不減-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225/19900222.html
    幸福城市 桃園/鼓勵生育 祭出重賞
    2016-12-07 02:44:19 經濟日報 記者施鴻基/桃園報導
    市長鄭文燦
    市長鄭文燦
    分享「我願意當開工的市長,而不是剪綵的市長。」桃園市長鄭文燦提及未來的市政規劃,為自己做了定位,他認為許多建設可能要耗費十年、20年時間才能看到,「政績上不一定出得來,但未來市民會感受到」。
    鄭文燦說,桃園升格直轄市的時間晚,所以基礎建設相當不足,他在任內推動多項建設計畫,也希望完成過去未完成的計畫,讓桃園急起直追,顯現直轄市的規模,讓市民都有幸福感。但是除了硬體,在軟體建設上也沒有馬虎。

    「談到幸福,生育津貼、育兒津貼讓年輕夫婦們感受最深。」鄭文燦說,他上任以來,推出多項幸福政策,就是為了落實幸福城市的理念,許多外縣市民眾羨慕的幸福政策,就是生育津貼和育兒津貼。

    他解釋說,桃園年輕夫婦多,生育是很大的負擔,所以他希望透過政策補貼,減輕這些年輕人的負擔。

    鄭文燦表示,為了照顧年輕家庭,生育津貼每胎3萬元,育兒津貼每月3,000元,市府也推動托育公共化政策配合,普設親子館、公托中心,培育更多合格保母,讓照顧幼兒不再成為年輕人沉重負擔,希望讓年輕人敢生小孩,如今桃園市出生人口也不斷正成長。

    「桃園市也要支持青年走入社會的第一哩路」,鄭文燦笑著說,桃園市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7歲,市府延續過去「青年安薪.就業讚」的就業獎勵政策,把申請條件從大專院校畢業降到高中職畢業,讓更多人受益。


    分享
    桃園市府率先成立全國首個「青年事務局」,輔導青年就業、創業,設置青創中心,也支持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協助職涯發展,讓年輕人可以追求夢想,逐一踏實。

    除了生育、創業和就業,鄭文燦認為實現居住正義也不容忽視。他說,桃園應該是個宜居的城市,市府先前推動租屋補貼,今年又進一步實現社會住宅,「桃園市推動社會住宅速度最快,目前選定十處基地,第一階段將興建4,000戶」。

    回過頭來,他仍不忘最初提及的硬體建設,強調市府從航空城、亞洲.矽谷計畫、鐵路地下化、捷運路網、下水道系統、運動中心、市立圖書總館到市立美術館,都要同步推動,桃園即將迎接建設年來臨,今年總預算首次超過千億,「這些(建設)在我任內不一定能完成,但希望多年後我可以驕傲地告訴大家,我為桃園發展盡過心力」。
    arrow
    arrow

      ali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